1845年美國丁’菲奇發明轉塔車床,1911年美國格林里公司為汽車零件加工開發了臺組合機床。1952年三軸數控銑床研制成功。
1958年美國KT公司研制出帶有刀具自動交換裝置的加工中心,有力地推動了工序集中的加工方法的發展。經濟型數控機床設備及其制造裝備的出現已有百余年的歷史,但是真正得到較廣泛的應用還是在20世紀80年代,數控技術和數控機床成為制造技術的主流后出現的。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,隨著加工中心功能和結構的完善,顯示了這種工序集中數控機床的優越性,開始出現車削中心、磨削中心等,使復合加工得到擴展而不再局限于鏜、銑等工序。90年代后期又進一步發展了車銑中心、銑車中心、車磨中心等,近年來又出現由激光、電火花和超聲波等特種加工方法與切削、磨削加工方法組合的復合機床,使復合加工技術成為推動機床結構和制造工藝發展的一個新熱點。
經濟型數控機床廠家在我國復合加工機床剛剛起步,主要是經濟型數控機床價格。首臺復合加工機出現在2001年中國國際機床展上,是由沈阻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MAXMULLER公司合作生產的車銑復合中心。
東歐這些國家的機床生產品種不全,配套件缺乏,而中國機床工業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,已具備相當規模,產品門類齊全,數控機床的品種從幾百種發展到近兩千種,全行業開發出一批市場急需的新產品,填補了國內空白。一批高精、高速、高效,一批多坐標、復合、智能型,一批大規格、大噸位、大尺寸的數控機床新產品滿足了國家重點用戶需要。